提到給寶寶斷奶,許多媽媽都很頭疼。關于斷奶有各種說法:
“8個月就該斷了,不斷奶她就不好好吃飯!”
“1歲就該斷了,母乳也都沒什么營養了!”
“1歲半到2歲時斷最好,不能再晚了!”
一、斷奶的最佳時機是什么?
關于何時斷奶這個問題,一些權威機構間的觀點也不盡相同: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純母乳喂養6個月,之后逐漸添加輔食后,應繼續母乳喂養至少12個月;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母乳喂養到2歲,甚至更長。
建議媽媽們,斷奶時間因人而異,鼓勵母乳喂養至2歲,并在孩子6個月后,在母乳喂養基礎上添加輔食。如果確實存在一些特殊因素,比如醫學原因或者某些不可控因素等,提前斷乳也是完全可以的,不要因此有太大壓力。
如果孩子2歲后依然想吃母乳,可以讓孩子吃到自然離乳為止。當然,此時孩子的飲食應以吃飯為主,應適當控制吃母乳的次數和奶量,尤其不能因為過多吃母乳,導致吃飯少而影響生長發育。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喂養至少6個月,并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或更長時間。至于季節問題有如下觀點:春秋傳染病多,不適宜斷奶;冬夏不是太冷就是太熱,斷奶會影響寶寶食欲。寶寶斷奶并沒有最合適的年齡和季節。什么時候斷奶,關鍵看以下兩點:
(一)寶寶與寶媽心理準備充足寶寶:自愿不需要再吃奶并且已經可以依靠吃奶以外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營養需求。
寶媽:首先需要有堅定的信念,不受外界錯誤母乳喂養的觀念影響。其次,寶媽與寶寶已經建立良好的情感紐帶,不會因斷奶使寶寶失去“安全感”。
(二)寶寶身體準備充足至少6個月以上,營養攝入能滿足生長發育需求;有充足的睡眠和活動時間。
純母乳喂養幾乎是“百利無害”,但也有一些特定情況需要混合喂養,甚至不建議母乳喂養。如母乳量不足,嬰兒出現明顯營養攝入不足癥狀;嬰兒或母親患有某些不適宜母乳喂養的疾病等,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說到斷母乳的方法,“乳頭抹辣椒”、“媽媽突然消失”這些方式都不可取。根據寶寶不同月齡,有不同的斷奶方式。
(一)6個月以下6個月以下不建議斷母乳。如有特殊原因必須斷母乳,需提前讓寶寶適應奶瓶,寶寶適應奶瓶后,逐漸將奶瓶內的母乳替換為配方奶。
(二)6個月-1.5歲在原有喂奶時間,先瓶喂配方奶30ml,然后母乳喂養。每隔一周增加50ml瓶喂配方奶,直到寶寶完全脫離母乳。可以先減少白天母乳親喂,再減少夜間哺乳。
(三)1.5-2歲保證輔食的多樣性,在寶寶習慣吃奶的時間用其他方式吸引注意力,或帶出去玩耍,不主動提起吃奶。
(四)2歲以上可以通過繪本、對話等形式鼓勵寶寶自己放棄吃奶,如果寶寶吃奶意愿依舊強烈,就不要強求。如果寶寶成功了,需要及時鼓勵。
一般推薦自然離乳。不遵循年齡,不管季節,只根據自己寶寶實際的心理狀態和發育狀況,來進行離乳。和強制斷奶的區別在于:強制斷奶是寶寶被迫地被動接受,而自然離乳是寶寶有了心理準備,主動接受。
當然,如果真到了需要斷奶的時機,也請循序漸進進行,對媽媽對寶寶都有好處。
來源:婦幼保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