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娃的道路上,家長總會遇到磕磕碰碰,“打怪升級”之下,難免會有某些“坑娃”的誤操作……
1、孩子不用堅持刷牙?
口腔衛生從幼兒發育時期起就要注意。食物經牙齒咀嚼后,都會在此留下痕跡。不注意清理的話,牙菌斑就會在牙縫中慢慢滋生。如果兒童沒有堅持刷牙,更容易形成齲齒或蛀牙。
正確做法:早在寶寶萌出第一顆乳牙后就宜早晚刷牙2次,同時,也可配合使用兒童牙線,幫助清理牙刷無法刷到的牙縫。
2、買零食多買糖果、巧克力和膨化零食?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中數據顯示,我國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其中,6-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能量攝入和支出的不平衡是肥胖的直接原因,同時,鹽、油和糖的過多攝入都會增加成年人和兒童患肥胖、糖尿病、骨質疏松等疾病的發病風險。[1]
正確做法:零食不能代替正餐,優選新鮮水果、奶類和堅果等健康零食,少吃甜點和高油高脂零食。可以看營養標簽來選擇“三低”(低油、低鹽、低糖)的預包裝食品。
“三低”標準:[2]
低脂肪:脂肪≤3g/100g(固體)或≤1.5g/100ml(液體)
低鹽:鈉≤120毫克(mg)/100克(g)或100ml(液體)
低糖:碳水化合物或者糖≤5g/100g(固體)或100ml(液體)
3、不愛喝水,就多喝果汁和飲料?
很多兒童并不愛喝水、牛奶,反而更愛喝那些甜甜的果汁和碳酸飲料。但果汁和碳酸飲料都屬于高糖飲料,攝取過量糖分卻沒有及時消耗,多余的熱量就會轉化成脂肪。
正確做法:培養孩子少量多次飲水的好習慣。另外,多吃水果,而不是多喝果汁。水果榨成果汁后,并不是讓營養都榨出來,更多的是糖分,且部分營養會流失。
4、補鈣多多益善?
缺鈣確實可影響孩子身高,但主要還在于遺傳、運動、睡眠和營養,家長不要給孩子盲目補鈣,也不必在沒有咨詢醫生的情況下自作主張給孩子吃鈣片。
正確做法:給孩子多攝入深綠色蔬菜、豆制品,以及牛奶、酸奶等奶制品。
5、喂孩子吃飯時,共用筷子和勺子?
有些媽媽喂孩子吃飯時,會用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或者吃飯前,自己先吃口試試溫度。但這其實并不衛生,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會通過“口-口”傳播,所以很容易造成“一人感染,一家人遭殃”的情況。而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大大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正確做法:無論是大人或者兒童,在家或在外吃飯都應分筷、分勺,使用公筷公勺最佳。
6、多學習,不要睡懶覺?
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睡眠對身體健康成長一直很重要。但現在兒童的睡眠時間由于學習、玩電子產品等因素而普遍縮短,難以達到健康標準。睡眠不足導致的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上課睡覺都是得不償失的。
正確做法:兒童每天至少需要達到8小時以上的夜間睡眠時間。
7、多捏捏鼻梁,長大后鼻子變高挺?
高鼻梁有否這件事主要靠遺傳,不是小時候捏一捏就能高挺起來的。經常捏鼻梁,可能會損傷鼻黏膜。
8、剪睫毛可以讓睫毛變粗變長?
除捏鼻梁之外,部分家長還會給孩子剪睫毛(聽說剪了之后,可以讓睫毛變粗變長?)。
睫毛長短,靠的也是父母遺傳,剪睫毛這個操作并不會讓睫毛變粗變長。相反容易損傷毛囊,或者家長粗心的話,還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眼睛,家長要特別注意。
參考資料:
[1] 國務院新聞辦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http://www.gov.cn/xinwen/2020-12/24/content_5572983.htm
[2] 預包裝食品低脂、低糖的標準是什么呢?
https://www.chinafhse.org/news/newscount/id/7932/term_id/6.html
[3]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報告(2019—2020)》
來源: 大專家.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