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一根煙,仍由它慢慢燃燒,并一點點化成灰燼。
良久,李琛拿起煙猛抽一口,騰起的煙霧,讓他飽經風霜的臉龐,看上去更顯蒼老。
1月15日,江西安義縣一個名為龍津的小鎮發生了一起命案。令人唏噓的是,僅僅是因為吃飯時玩游戲被搶走了手機,李琛14歲的兒子江江竟將朝夕相處的爺爺殺害。
“孩子已經完全陷進游戲的世界里,是我沒有教育好。”作為江江的父親,李琛異常自責。
他說,自己也曾嘗試沒收孩子的手機,但兩人差點為此大打出手。他說,如今只希望父親能早日入土為安。
至今,張瑩仍忘不了那個和善的老人。
在同一個單元樓,做了20多年的鄰居,張瑩和老人打過無數個照面。張瑩說,每天一大早老人就會出門買菜,午飯后騎上一輛老式電動車,載著老伴去外面打打小牌。
就在事發前兩天,張瑩和老人有過一次短暫的交流。張瑩記得,當天上午她出門買早餐,正巧碰到老人買完菜回家,老人手里提著兩條魚和一些蔬菜。老人看見她,眼角揚起笑意,主動打招呼,“送你條魚”。
另一名小區住戶汪玲介紹,平日里老人確實愛玩牌,但最近一段時間,老人卻很少出去娛樂消遣。有一次,她和老人聊天時才得知,原來老人最近將年過九旬的母親接到了家中照料。
“不愿意相信老人已經離開,這幾天我都睡不著覺。”張瑩說,事發當晚她并不在家中,后來她從朋友那里得到消息,小區出了命案。當她火急火燎趕回住處,周邊早已站滿圍觀的市民,警車和救護車的燈光不斷閃爍,后來她才知道,出事的是幾天前要給她魚吃的那名和善的老人,而兇手竟是老人的孫子。
同樣住在小區的熊夢,目睹了當晚嫌疑人被警方帶走的一幕。
熊夢回憶,當天晚上先是一輛救護車開進了小區院子,一開始她還以為是有人突發疾病,但很快警車也趕到了小區。后來,她看到警方將嫌疑人帶出了事發樓棟。民警帶著孩子一邊向前走,一邊出聲詢問,但孩子始終一言不發。事發后,老人的遺體被送去了殯儀館。
熊夢說,大家住在縣城里,互相之間很少有來往,但老人性格比較開朗,碰上誰都能聊兩句,因此她對老人并不陌生。但說起老人的孫子,熊夢直言“雖然同住在一個小區,但她幾乎從沒有見到過”。
其他多位小區住戶也有同樣的感受,大家都說那個孩子似乎從不出門,老人也很少提及自己的孫子。
一名知情人士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事發前江江已輟學,并曾經到一家手機店做過一段時間學徒。
手機店店主張蕭(化名)證實了這一說法。張蕭說,他曾在事發小區租住過一段時間,因此認識了江江的奶奶。
2020年9月,江江的奶奶找到張蕭,說孩子輟學后,一直呆在家中無所事事,希望他能教孩子一門手藝。
張蕭記得,孩子剛到店里時,幾乎是零基礎,動手能力比較差,他就讓孩子坐在自己身邊,以學習為主。
“頭兩天還比較認真,但后來就開始出現遲到早退的情況,有時候在崗位上也會看一些游戲視頻。”張蕭說,他曾經嘗試和孩子談話,但孩子只是默默地聽,并不與他交流。大約堅持了一周時間,孩子就沒有來了。
實際上,早在兩年前,張蕭就和江江有過短暫接觸,那時候孩子的手機出了些問題,到他店里修。由于修起來比較復雜,他建議孩子先回家,等幾個小時再到店里取。但孩子卻很著急,哪里也不去就在店里等著。
“孩子看起來瘦瘦高高的,雖說愛玩游戲,還有一些叛逆,但很難相信他會動手殺人。”張蕭說。
江江家位于一處大型農貿市場旁邊,事發后,這樁案件很快就傳遍了小鎮。
1月17日晚8時許,距離事發當晚已經過去兩天,江江家的臨街馬路上,仍有一些市民駐足,討論著這起慘劇。
比起屋外的喧鬧,江江家顯得格外冷清。客廳的一張桌子上,擺放著老人的遺像,正對桌子的墻面上,掛著洋溢著幸福笑臉的全家福。
客廳里,李琛和幾名親友相對無言。李琛招呼極目新聞記者坐下,并拿出了幾個橘子,輕聲說“來者是客”。
事發當晚,在北京打工的李琛和妻子,就連夜乘飛機趕回江西。至今,夫妻二人仍未能與孩子見上一面,而老人的遺體也尚未火化。
李琛說,按照他們老家的習俗,父親去世后應該在3天時間內入土為安,但警方告訴他們,目前仍需做法醫鑒定,“遺體還放在殯儀館里。”
老爺子出事后,李琛的母親也大受打擊,前兩天他們已經把母親送回鄉下老家。
在父母眼中,江江曾是一個熱愛學習、活潑開朗的孩子,然而一切的美好卻在3年前發生了轉變。
江江的母親王穎說,那一年孩子讀初二,當時孩子說要買一部手機,理由是學校上網課要用。有了手機以后,他們發現孩子常常一個人躲到房間里玩游戲,甚至連性情都開始變得急躁、自閉。
為此,他們曾與孩子約法三章,玩游戲可以,但一定要在保證學業的前提下,適度地玩。但在誘惑面前,規矩漸漸被拋在腦后,游戲成了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
夫妻倆想讓孩子多接觸外面的世界,與同齡人交流,但孩子就是賴在床上,不管是苦口婆心地勸說,還是生拉硬拽都無濟于事。
“我們知道不能讓孩子陷進去,也想過各種方法阻止。”李琛說,有一次他強行將手機沒收,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孩子竟然作勢要與他打架。
王穎說,去年孩子輟學后,在家里整日躺在床上與游戲為伴,每天玩到轉鐘兩三點才肯睡覺,每天不吃早飯也不吃中飯,唯一一頓晚飯還要家里人好言好語求著,才勉強起床吃一口,爺孫倆的矛盾大都源于此。
讓李琛不能理解的是,不知從何時起,在孩子眼里,讓他吃飯的人似乎成了“得罪”他的人。
“一開始是三四遍,后來一連喊上七八遍,他都不理你。”李琛說,有時他和妻子從北京回到江西,但孩子也沒有絲毫收斂,好像吃口飯就耽誤他打游戲了。他曾一度認為孩子“沒救了”,考慮到老爺子已經是71歲高齡,他曾告訴老爺子不要再為管孩子傷了身體。
然而,悲劇還是發生了。李琛說,從北京趕回江西后,他一直沒能和孩子見面,事發現場的情況,以及孩子當時的想法,他都不得而知。
之前,他聽親朋說起,他們家的事“全國都知道了”,但他還沒有看網上的消息。“如果我在身邊,肯定能震懾住這個孩子。”在他看來,孩子做了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歸根結底還是父母沒有教育好。
目前,他們首先想的,就是盡快為老爺子辦理后事,關于孩子應該承擔何種刑責,他認為有必要給他應有的懲罰。
湖北好律律師事務所陳亮律師介紹,《刑法》中明確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對包括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在內的8種特別惡性的犯罪行為,也應負刑事責任,即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范先佐介紹,留守兒童問題,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一個長期存在的社會性問題。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出現了大規模人口流動的現象,一方面極大促進了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導致本該在農村照料幼兒和老人的農村青壯年轉移到了城市。
“將孩子一股腦丟給老人帶,雖然無奈,但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再難也別缺席孩子的成長。”范先佐認為,要從根本上改善留守兒童現狀,杜絕此類悲劇的發生,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孩子回到父母身邊,得到家庭的監管。而政府和社會要創造條件,允許在外打工的父母,能夠把孩子帶在身邊。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也有網友表示: 可能是心理教育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