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過一句話:有哪些瞬間,讓你重新認識了“孝順”這件事?
媽媽忙著往車里搬時,他說:“肉不用這么多,我吃不了多少,放著會壞的;這些米啊油的,就不帶了,超市里哪里都能買到……”
媽媽的動作慢了幾分,見他還在繼續說,媽媽一聲不響回屋了。
就在他看著院子里的東西左右為難時,父親的一句話,給了他深深的觸動:“孩子,你看你現在出息了,父母老了,這些小東西,也是我們的一點心意……”曾經為孩子遮風擋雨的父母,唯獨怕孩子不再需要自己。
大概就是即使你長大了,獨立了,也要讓父母感覺到,你仍然需要他們。接受父母的給予,讓他們延續“愛你”這件事,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孝順。親密關系里,如果總在一味付出,難免會委屈。幸福的婚姻,從來不靠單方面付出來維系。與愛一樣,被愛同樣是一種能力,但我們常常只關注了前者而忽略后者。
承認自己的需求,全心全意感受被愛,我們在一段關系里才是舒展的,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感。成為父母后,我們總覺得,愛孩子就是要不停地給予,但學會接納,在親子關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位作家曾說:“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并非是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父母大都習慣為孩子付出,但接納孩子的愛,也是我們需要練習的功課。從今天起,孩子向你表達關心和幫助時,能大方地接受,真誠地表達自己的喜悅、欣慰和對孩子的贊賞,接受孩子對父母的付出。如此,與孩子才能建立深層次的連接,也能讓孩子學會溫柔地對待世界。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全心全意地去愛,也能大大方方接受被愛。▍來源:新華社、洞見(ID:DJ00123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