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些小妙招,孩子從此愛上吃飯。孩子是天使,逗你笑、暖你心;但孩子有時也是小魔鬼,每到吃飯時就出各種“幺蛾子”,邊吃邊玩、挑食偏食、不愛吃蔬菜、光吃零食不吃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孩子“斗智斗勇”,可還是不能解決孩子的吃飯問題。
北京協和營養師李寧,在近二十年的行醫生涯中,深究兒童營養學,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提供專業的營養飲食指導,下面就來看看李寧老師分享給家長的一些小妙招,趕緊學起來吧。
讓“無肉不歡”的孩子愛上吃蔬菜
1。調整進食順序:孩子在饑餓狀態下比較容易接受所給的食物,對于不愛吃蔬菜的孩子,就餐時可以給孩子先吃蔬菜。
2。在食物制作上下工夫:酸甜的口味、豐富的顏色會更容易吸引孩子嘗試。
3。食材不宜太精細:孩子長期精細飲食,會不容易接受蔬菜和粗糧。同時,太精細的食物也對腸胃蠕動不利,不利于孩子咀嚼能力的鍛煉。
4。變換花樣,耐心嘗試:孩子不愛吃一種新添加的蔬菜時,千萬不要灰心,可以隔2~3天再次嘗試。因為,孩子接受新鮮事物需要過程,不可操之過急,強迫孩子進食可能會造成孩子對食物的厭惡。
5。家長示范,隨時鼓勵:多跟孩子講吃蔬菜的好處,如吃蔬菜可以使身體長得更結實、更健康,孩子吃了以后及時鼓勵表揚。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自己不愛吃什么菜、什么菜不好吃之類的話題,以免對孩子產生誤導。
6。和其他食物摻雜在一起:如果孩子一時不接受蔬菜,可以把蔬菜和其他食物摻在一起喂給孩子,暫時解決蔬菜攝入不夠的問題,讓蔬菜悄悄進入孩子的食譜中。
這樣吃零食,孩子吃飯更香了
1。選擇零食的原則:以清淡、易消化、有營養、不損害牙齒為原則。可選擇的種類有:餅干、堅果、面包、牛奶、水果(鮮榨汁)等。
2。規定零食時間:在正餐前1.5~2小時,這樣就不會影響正餐的攝入,同時也為孩子補充了能量和營養。
3。把握好零食的量:一般孩子每次零食的熱量在80~1000千卡。大致相當于130毫升酸奶或20克奶粉或1個小雞蛋或半個蘋果的量。
4。規定好每天零食次數:孩子每天的零食并不是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一般每天2~3次是比較合理的。
孩子不好好吃飯,原因在家長
有些孩子不肯乖乖地吃飯,邊吃邊玩,滿屋子跑,花很長時間才能吃一頓飯,其實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在于大人沒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1。規定出大概的開飯時間,全家人守時,一同用餐。固定孩子的就餐地點,讓孩子有專用的就餐位置和餐椅。
2。對于孩子的零食應加以管理,非用餐和加餐時間盡量不吃東西。
3。對于家長來說,身教永遠比說教有用得多,所以家長本身也要養成正確的進食習慣。
4。吃飯所花的時間也要相對固定,每餐用時30~40分鐘,時間一到,收拾所有的飯菜,結束進餐。